close
  許多流行的事物,它所構成的元素裡其實包含了很多大部分人沒注意到的意涵,裡頭可能有著深刻的社會議題或群眾心理,「流行的意外」藉由「服裝」這豐富的文化媒介,深入呈現當代社會的各種現象與處境。
  每次看展都會有一點點這樣的疑問,這些展出的藝術品,如果我沒去看簡介或是導覽的話,有點難理解它原本要傳達的意思,所以這樣算是藝術品的特性嗎?必須去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認識所使用的元素,然後才能知道它在說什麼。拿吳鼎武的「隱形計畫之虛擬原住民變臉裝置系列」來說好了,它結合了全球各地的原住民肖像拼湊出許多虛擬的原住民臉孔,批判著現代人們對原住民文化的漠視而逐漸消失。我在看介紹之前根本感覺不出來,也不曉得那些原住民原來是假的,頂多只能從這些巨大的肖像來感受一點震撼。還有一個隨建國的「彩虹衣缽」,這個作品是幾個彩色的玻璃纖維中山裝,說是解構了中山裝在近代史上因為孫中山而成為重要的政治符號,展現意識形態的禁錮與抗衡間角力的獨特生存感。像這些作品,老實說我會懷疑它到底有沒有完成它原本的目的,因為不看介紹就看不懂,甚至有時候就算是看了介紹,也會覺得作品跟要說的事根本不太相關,覺得有點疑惑。還是說這是文化背景與價值觀的差異呢?

  個人印象比較深的作品有辛琳吉爾的「搞定了」,一個女人帶著香蕉假髮的圖片,感覺像是在模仿西方金髮女性的形象,但是這香蕉皮卻會隨時間變成黑色。妮可拉康士坦丁諾的「人類毛皮商」,用矽膠模擬人類皮膚的質感,其上佈滿著假乳頭肚臍與肛門等器官,並以真實人類毛髮取代皮草,製作衣物皮包等商品。老實說這些東西我不太想用。因卡修尼巴爾的「奧黛爾與奧潔塔」,一段14分左右的影片,兩人對跳著芭蕾,她們的動作幾乎一樣,隔著一個好似鏡子的框對跳,會讓人覺得像是鏡像一樣,只不過注意看會發現一邊是白人一邊是黑人,而且動作還是會有些細微的不同,藉芭蕾舞天鵝湖中真假公主的腳色,探討不同種族間的角力與張力,與文化衝突混融的現象。這點我一樣是看不出來,只覺得這兩個人對跳幾乎一樣很厲害,然後期待著最後會不會有什麼讓人驚訝的意外而看到完,結果當然是沒有。席帕古塔的互動遊戲裝置,因為是互動裝置的關係所以特別留意了一下,其實操作的方式不太高明,是用滑鼠操控著投影的女孩們做著一些動作,說是要指出權力掌握者如何巧妙的假藉各種機制像遊戲般捉弄操控著個人,我比較有興趣知道地板的文字是怎麼投出來的,可能跟牆上影像是同一台投影機吧。

  大概就是這樣了,展場是單線走一圈到出口,不太需要繞來繞去,因此有漏看的必須原路回去才能看,簡介裡每個作品都有講到,還算詳細,入口還有語音導覽MP3下載,不過怕有毒所以不敢存。進去時還遇到策展人胡朝聖,以前當代藝術的老師,還很瞎的問我們要去看什麼展。

展覽詳細請看網站

裡頭資料還算詳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sen760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